山水情画

南宁连续三年被评为“美丽山水城市”,全国仅有13个

广西同志 » 同志资讯 » 南宁连续三年被评为“美丽山水城市”,全国仅有13个

蓝天白云,惠风和畅——抬头,是醉人的“南宁蓝”;绿树环城,碧水泛波——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如今的绿城大地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山川还是湖泊,一幅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画卷正在绘就。

南宁之城,绿在山水林田湖草,也绿在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厚植生态优势,发展绿色经济,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具体行动。

南宁连续三年被评为“美丽山水城市”,全国仅有13个

南宁坚持“治水、建城、为民”的城市工作主线,集中开展空气、水体、土壤、环境安全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专项行动,全力保护南宁的好山好水好空气,让“南宁蓝”成为常态。

虽无声名显赫的大山大河,但大自然却赋予其别样的山水灵气。千百年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绿城南宁的魂。人与山水,在岁月的长河中,相伴而行,互相滋润。

近日,南宁市荣获“2019美丽山水城市”称号,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三年蝉联此项称号的城市。

这是南宁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近年来,首府南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坚持“治水、建城、为民”的城市工作主线,集中开展空气、水体、土壤、环境安全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专项行动,全力保护南宁的好山好水好空气,让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南宁市人民最普惠的福祉。

一组组数字可以生动反映南宁生态环境的变化。近年来,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南宁蓝”成为常态;全市主要河流水质持续优良,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南宁已然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城市样板。

“南宁蓝”成为绿城靓丽名片

近段时间以来,南宁人的朋友圈被“南宁蓝”刷屏了。如今,南宁的“气质”不断提升,城市“颜值”逐年刷新:南宁上空总是湛蓝如洗,天上飘动的白云,就像棉花糖一样铺在蓝色画布上,与满城的繁花翠绿交相辉映,景色令人沉醉。

这片令人心醉的湛蓝,凝聚着南宁人多年来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南宁人的梦想。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南宁连续三年被评为“美丽山水城市”,全国仅有13个

绿城南宁山清水秀,生机盎然。

如何打赢蓝天保卫战?南宁市在行动中给出了答案:市委、市政府以“不容一粒沙”的决心将改善空气质量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持续强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狠抓城市扬尘和工业污染源治理以及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等,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以实际行动和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满足人民群众对蓝天白云、清新空气的需求。

在扬尘污染防治方面,南宁相继出台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每年年度实施计划等一系列规划、计划,并在全区率先启动编制《南宁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定达标规划》等,强化了大气污染防控与综合治理。先后开展了扬尘污染治理“巩固提升年”、城市治理“制度建设年”、“城市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创新引入“互联网+”,实施大气污染智慧防控“慧眼”全流程可视监控、走航监测道路积尘负荷等措施,持续巩固深化扬尘污染治理成效。

针对工业污染源治理,我市率先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禁售区,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并开展烟囱专项整治、燃煤小锅炉淘汰等,持续推进产业转型。

在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方面,制定了《南宁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出台鼓励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实施办法,统筹开展油、路、车治理和机动车船污染防治,有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

在打响蓝天保卫战后,南宁市各级各部门真抓实干、敢做善成、造福于民,以行动诠释“不等雨水靠汗水,不等刮风靠作风;天不给力人努力,我为达标尽力气”的治理污染理念。

从被动治理到主动作为,从短期治理到形成长效机制,从部门治理到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强化环保意识,凝聚了全市治污的决心。

如今,南宁市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提升,市民的“蓝天幸福感”明显提升,“南宁蓝”已成为城市金字招牌。近年来,南宁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大幅提升并维持高位。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3年的75%提高到2018年的93.4%,空气质量连续两年全面达标。2019年1—11月,南宁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87,同比好转3.5%,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同比下降3.4%、5.9%,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改善。在生态环境部每月公布的环境空气质量“红黑榜”中,前10个月我市每月均上榜年度累计“红榜”,1—10月环境空气质量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16位。“南宁蓝”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

再现碧水绕城秀美风光

南宁大桥下一江活水,碧波荡漾,邕江河畔绿意盎然,木棉花、美人蕉等次第开放;江心波光粼粼,一艘艘千吨级货船沿着穿城而过的宽阔河道来回穿梭,仿佛一幅滨水长廊水墨画卷徐徐铺开。

邕江是南宁的母亲河,承载着南宁厚重的历史文化,也是南宁市重要的饮用水源。2015年以来,南宁市以邕江水系为主轴和核心,结合邕江两岸用地调整和功能开发,累计投入约220亿元对邕江两岸148公里实施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百里秀美邕江”全面展现,找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最佳结合点。

治理一条江,改变一座城。经过近年来持续发力,如今的母亲河已然是一幅流动不息的民生画卷,成为集防洪、饮用水源保护、通航能力提高、水质改善提升、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休闲景观建设于一体的“百里秀美邕江”,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南宁的生动实践。

在大力开展邕江综合整治的同时,南宁市统筹推进内河整治、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等治水工作。

如何进一步保障群众“水缸”安全?南宁市吹响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的冲锋号,采取非常之举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管理。在国家统一部署的市县级饮用水水源地问题专项整治活动中,南宁市去年提前1个月完成市级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今年提前3个月在全区率先完成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并分别通过了国家核查。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我市连续多年实现境内主要流域水质“二类水入境、二类水出境”,优于国家“二类水入境、三类水出境”的考核目标要求。

南宁市区内18条内河38段黑臭水体是南宁治水工作的痛点。2015年南宁市成为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同年投入11.9亿元实施那考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试行城市内河流域治理PPP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治水、科学治水、系统治水”之路。

黑臭水体治理的“南宁模式”,在那考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上得到充分体现。项目发挥了PPP模式的优势,实施全流域治理,将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休闲滨水景观带,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在那考河流域治理的带动下,南宁大力推进城市内河全流域治理,启动了沙江河、心圩江、水塘江、西明江等内河治理项目。内河全流域治理项目的完成必将给南宁市的生态宜居环境增添无限风光。

黑臭水体治理关键在治本。南宁市抓住提升城市污水收集能力和处理能力这一根本,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扎实推进污水处理厂、排污管网、河道沿岸排污口的建设和改造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以来,我市启动了12个新建改扩建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包括对现有江南、埌东、三塘、五象4座污水处理厂进行改扩建,并新建物流园、朝阳溪、茅桥、那平江、心圩江上游、心圩江下游、水塘江、西明江8座污水处理厂,多座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将进一步提高南宁市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标准。南宁市还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填补管网空白区。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新建污水管311.4公里,其中2019年安排建设建成区20米以上市政污水管网不少于124公里,完成新建道路配套污水管约90公里,有效地提高了建成区生活污水的收集效率,实现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水量“双提升”。城市污水收集能力和处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带来的是城市水环境和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市民们也将收获实实在在的生态文明建设“红利”。

全力打响土壤治理持久战

防治土壤污染,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南化集团原厂区土壤治理修复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污染最复杂、投资最高的化工污染场地治理修复项目。南化集团停产搬迁后,南宁市对这一地块进行土壤治理修复,未来将建成商住一体的综合性社区,打造成宜居宜业的区域。

目前南化公司已完成土壤部分修复治理工作,正在开展地下水修复治理。这个地块的修复和监管经验将成为全区乃至全国的有益探索。

这是南宁市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宁市全面贯彻落实“土十条”要求,按照“打基础、建体系、守底线、控风险”的总基调,围绕“一个基础(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两个核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污染地块安全利用)”,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在全区率先实现对污染地块开展多部门联合监管,率先建立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联合监管工作机制,率先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污染场地环境监管体系。

同时,南宁市广泛开展造林绿化工程,加强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六景泥盆系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等资源保护,实施“城市双修”、石漠化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植被的“绿”保护土壤的“净”。

始终牢牢守住环境安全底线

南宁市坚持以环境安全为底线,以优化发展为导向,不断强化环境监管执法,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力促全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严格执法不含糊。南宁市建立“环境区域负责制”和“环境监管员制”,将全市划分为158个环境安全负责区域网格,落实监管责任领导和监察人员定点负责,形成定责、履责、问责的环境安全工作保障机制。紧盯重点活动、重点时段、重点行业、重点地区,每年持续组织开展系列专项活动,对突出环境问题聚焦聚力攻坚。开展邕江及内河排查整治行动,全面排查入江(内河)排污企业和排污口。

助力发展不偏向。南宁市坚持“疏堵执法”推动产业能源结构调整。拆除高污染锅炉,关停整合传统污染企业,推进天然气改造和热电联产实施,引导关停企业按规划布局搬迁入园等,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群合理布局和培育发展。坚持“行业执法”推动化解行业过剩产能。连续多年开展重点污染行业环境执法整治,累计关停和淘汰150余家铁合金、水泥、造纸、淀粉等行业的落后产能企业,在解决历史环境顽疾的同时,有效促进产能结构优化调整。坚持“民生执法”推动改善提升宜居环境。强化对位于主城区以及群众投诉反映强烈的重污染企业的严格执法,推动主城区化工、造纸、平板玻璃等行业10余家排污大户政策性关停和转型发展,既催生了绿色新兴产业,又维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

推进整改见实效。南宁市以完成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和“回头看”指出问题整改为目标导向,着力解决各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去年7月结束在南宁市的下沉督察后,南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以旗帜鲜明的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坚决有力的措施、严实过硬的作风推进“回头看”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截至11月底,3个问题已完成整改,剩下的3项整改任务正在按照时序进度推进。

南宁市将督查考核贯穿整改工作全过程,将完成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回头看”任务纳入生态环境保护“一岗双责”目标责任制考评并与绩效挂钩,通过定期调度工作进展、不定期开展督查等方式,在督办中发现问题、协调推动解决难点问题,确保问题整改落实终端见效。

生态经济孕育发展动能

走进马山县弄拉景区,沿途山林茂密、翠竹摇曳、芳草依依、流水潺潺,仿佛是个充满绿意的世外桃源。

长久以来,马山县致力于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逐渐形成了“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药和果,低洼粮和桑”的立体生态发展模式(被称为“弄拉模式”),形成“生态+经济”双效并行新模式,曾经只见石山不见树的弄拉早已大变样,“绿”成了富美家园。

马山县积极推广的“弄拉模式”,正是南宁市坚持生态优先、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更是南宁坚持绿色发展,将石漠化综合治理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相结合的一个典范。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是南宁最大的潜力、最好的财富、最硬的品牌。南宁市秉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理念,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具有南宁特色的产业优、生态美的绿色发展之路。

邕宁区新江镇新乐村那贡坡村民过去靠种速生桉、甘蔗保证收入。如今,村民通过改种名贵中草药材吴茱萸,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有了产业项目,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南宁市创丰吴茱萸合作社社长黄炳珠说。

这是邕宁区结合自身定位,发展绿色经济,努力走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转化之路的生动实践。2018年,邕宁区荣获生态环境部命名的第二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大力培育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走出了一条符合区情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路。

干净的村道,整齐的路灯,一栋栋装饰风格精美的小洋楼……走进上林县大丰镇云里村内里庄,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近年来,上林县确立了“生态为本、绿色崛起、旅游兴县、共享小康”目标,通过将环境连片整治、生态保护与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在“美了乡村”的同时“富了口袋”。2018年9月,上林县成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之一。

全面发展生态产业也是南宁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

以创新引领工业转型升级。南宁市打造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一大批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生态产业正风起云涌、渐成规模,打造了南南铝等一批国际领先的品牌企业,实现“南宁地铁南宁造”“南宁公交南宁造”。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需要久久为功。南宁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铁腕之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系统思维,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底线意识,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保护为先,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今年5至10月,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开展了“2019美丽山水城市”专题宣传活动,旨在寻找和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城市样板。

近日,经过媒体遴选,城市确认申报和专家认定,“2019美丽山水城市”名单出炉,全国仅有13个,其中,南宁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连续三年获评“美丽山水城市”的城市。

●媒体印象:绿城南宁,山青青,水邕邕。看得见的是山水之美、壮乡风情,看不见的是绿城人的海纳百川、从善如流。一座首府城市如此宜居,乃人间理想。众多生态环境类大奖青睐这片土地,是实至名归。

●专家点评:西南民族地区中心城市,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风貌优美独特,堪称西部地区宜居典范。能让这幅生态画卷渐次铺展的,是当地不急不躁、不疾不徐又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作风。充分发挥气候优势,不断释放生态优势,南宁步伐很稳。

编辑丨刘冬妮


此文由山水情画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赞 (0)

评论 0

暂无评论...
验证码
取 消
请选择理由
取消
私信记录 »

请填写私信内容。
取消
加载中,请稍侯......
请填写标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