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情画

当“同志”走进校园与孩子面对面,孩子们看到了什么?

广西同志 » 同志资讯 » 当“同志”走进校园与孩子面对面,孩子们看到了什么?

世界地图上看见国际间的不平权

在世界地图上,ABQ呈现各国现况,以法律观点,解释LGBTIQ在世界各地权益上的差异,有的国家将同性恋、跨性别处死,有的则给予完整的公民权利。「这时候大部分的孩子会很讶异,瑞士原来并不真的先进」,芙尼尔说,通过国际间性别平权的比较,孩子体验到人的权利是需要争取,需要民众参与,需要一步一步创造,才能够前进。

上半部的课程,聚焦在同理LGBTIQ族群的不一样,以及看清楚LGBTIQ生活中需要付出的代价。下一步,ABQ跟孩子谈「恋爱的感觉」。

「我的开场白,都是跟他们说『你知道吗?每个人的第一次都是一场灾难,你以后就会知道了』」,芙尼尔笑说。每次与学生面对面,ABQ都会出动4个人,由4个人将一个班分成2组,小团体的方式,由LGBTIQ身分的ABQ成员,与学生们分享个人的生命故事。

他们分享自己的家庭、朋友照片,介绍自己的童年、家庭背景,让学生们知道,关于眼前这个活生生的人,不是只有LGBTIQ一个面向;而每个LGBTIQ,也就像每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有各种面向。

接着谈出柜,用初恋的经验来谈出柜。「每个人第一次谈恋爱都会做一些很笨的事,我们就从那些开始。」芙尼尔解释,对初中、小学年纪的学生,恋爱是个很有吸引力的话题,从告白到第一次性经验,每一个环节,都能「引人入胜」。谈这些每个人都会有兴趣、都需要知道的话题,最终,学生们会发现,LGBTIQ谈恋爱,跟异性恋谈恋爱,其实是一样的。用「谈恋爱的感觉」作为开场,要让学生们在理解LGBTIQ的不同之处后,从眼前大哥哥、大姐姐的真实故事看见,不过就是人类在谈恋爱,其实都一样。

「孩子们最后会被我们感动,因为他们没料到,我们的分享如此坦诚」,芙尼尔解释,悲伤、兴奋、受挫、勇敢、疗伤等等,每一个人分享的出柜故事,都包涵着各种难以轻易言谈的情绪与情节,当学生们看着大哥哥、大姐姐就在面前,诚实、真切地坦白私密的过去,那就像他们的死党,把最重要的秘密告诉自己一样的珍贵。

对青春期的学生,这样活生生的故事在眼前展开,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而是感到原来有人跟他们一样,为了性别认同迷惘,或为了性与爱的萌芽而兴奋、害怕、孤独或被他人嘲笑;而眼前的这个人已经带着笑容长大,在社会上成为独立的大人。「同学们对于个人故事的分享,特别喜欢,也被启发,他们知道同性之间的爱就跟一般的爱一样。这是一件很好的事,这堂课不只是关于性,是关于性别认同的内涵。很棒!很谢谢你们!」

——某位学校老师在匿名的评鉴回馈中如此写道。

ABQ副会长德罗(Mirco Droz)23岁,也还是学生,「如果有人在十几岁时告诉你,同性恋不是问题,那一切会容易一些。」ABQ的工作,除了性别认同的教育,也希望通过直接面对面,创造更包容的校园环境,在新的一代中种下对性别认同少数的支持。芙尼尔补充,她常常在个人的生命故事分享里,强调朋友的重要性,若少了友谊的支持,她出柜之路将更重、更冷。

即使成为瑞士首都伯尔尼邦政府卫生与社服部(Gesundheits- und Fürsorge Direktion des Kanton Bern)指定的资助伙伴,即使已有20年的口碑,但ABQ的工作,还是充满挑战。

曾经,芙尼尔跟着伙伴应学校之邀前往分享,却发现班级导师对性别观念保守,在ABQ的课程开始前,导师对班级宣讲20分钟关于宗教团体对同性恋的负面看法,并列出各种「治疗」同性恋的方式。ABQ向学校通报导师的行为后,要求校方修正导师的行为,才同意回到该校再次开始课程。

也有一次,ABQ在学生回馈单上发现仇恨言论,说要把同性恋都抓起来杀掉。ABQ选择通报校方,并由导师、辅导单位一同了解,最终安排社工师与孩童家庭见面,才发现是学生们互相打赌,敢不敢乱写回馈单的游戏。

芙尼尔认为,ABQ的角色,是在扩大社会对多元性别认同的理解,补足传统教育体系中对于此议题认知的缺乏。虽不免有挑战,但ABQ选择回应各种有心或无意的批评,把这样的对话当做现场教育的一环。

此文由山水情画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赞 (0)

评论 0

暂无评论...
验证码
取 消
请选择理由
取消
私信记录 »

请填写私信内容。
取消
加载中,请稍侯......
请填写标题
取消